搞好发展规划
我国《畜牧法》第37条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生产情况安排畜牧养殖用地。为此,各地必须根据拥有土地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搞好奶牛和其他畜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农牧结合,优化畜牧业结构。切勿盲目发展奶牛,奶牛和其他畜牧业发展数量,必须根据农田可容纳的粪便量,确定畜牧最高密度指标。这既可避免污染环境,又可提高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培养奶农技术能手
牛奶生产是一种商业,牛奶质量不好不行,不赚钱不行,高投入、高产出不等于高效益,所以培养一批会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奶农技术能手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各地组建“奶农技术培训中心”,让奶农经过系统培训。
制定奶农优惠扶持政策淘宝网10大减肥产品祛痘平价化妆水排行榜晒后减肥茶哪个好润唇控油保湿哪个好
奶业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奶农是这个产业中最基层、最薄弱环节,在其发展处于相对低迷时期,政府有必要给予政策扶持,保护奶农利益,促其尽快走出困境。笔者建议:对原料奶实行以质论价和国家最低保护价。对长期交售优质原料奶的奶农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长期售奶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其养牛资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扶持奶农走现代产业化道路。
提高奶农在产业化链条中的地位
目前以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只是简单的合同关系、买卖关系。这种关系很不稳定,牛奶收购价完全由“龙头”或“公司”决定,奶农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加以调整,这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双方联姻合作,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引导奶农建立自己的奶业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